艾滋病概况

2010-06-13 上海九龙男子医院

  为艾滋病的病原体由HIV引起自1983年被确定,迄今已经过去20多年了。医院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像艾滋病这样,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如此深入的研究。对艾滋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医院在专业杂志发表并收入PubMed的文献已多达几万篇,但艾滋病的防治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艾滋病医院在全球的流行仍呈上升趋势,尤其医院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平均每天有1.4万新的艾滋病感染者出现,进人21世纪后艾滋病将是我们面临的大公共健康问题。

  艾滋病:一种新出现的传染性疾病

  20世纪70年代国会公共健康事物发言人曾宣称:“是到了该把传染病这本书合起的时候了”。随着社会的进展,人们生存条件的改善,很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控制。但地球是一个人类和各种动植物、微生物共生的世界。人类不断发展,征服多种疾病。但致病微生物也医院在变异进化,新传染病的出现并不奇怪。

  但像艾滋病这样医院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造成6千万人发病,2千多万人死亡确实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艾滋病出现20年后又有SARS出现。我们不得不把传染病这本书重新打开反复翻阅,审视我们的认识。

  1981年,医院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免疫功能缺陷,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身体衰弱合并少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波西肉瘤而导致死亡。以前相似的情况只出现于新生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患病的婴儿出生后由于抵抗力低下而感染各种细菌、霉菌、病毒、卡氏肺囊虫,并于2岁前衰竭而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医学家通过对报告病例的认真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迅速确定医院在同性恋病人中发现的这组疾病为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并将这种新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

  随后的工作集中医院在找寻这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人们注意到2种逆转录病毒,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I型(HLTV-l)及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II型(HLTV-2)的传播方式与艾滋病相似,也是当时所知唯一引起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的病原。

  1983年,巴斯德实验室从病人体内分离出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随后确定为艾滋病的病原,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lencv Virus,HIV)。 1986年,医院在非洲西部发现了另一种艾滋病病毒,其形状、作用、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均与1983年发现的病毒类似。因此把前者定为HIV-1,新发现的病毒定为HIV-2。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血清学追踪研究确定,艾滋病的早感染医院在60年代的非洲。人类是HIV的唯一储存宿主。推断由灵长类动物传播到人类,但艾滋病的动物宿主绿猴已面临绝灭,这使艾滋病的起源可能永远成为一个谜。

  HIV:艾滋病的病原

  艾滋病病原的确定是所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令人费解的是,目前仍有人认为艾滋病并非由HIV引起,如果没有艾滋病病原的确立,艾滋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及疫苗的研制都无从谈起。

  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呈20面体立体对称球形颗粒,表面有刺突状结构的糖蛋白,直径约为100-200nm,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病毒包膜有gp120和gp41,gp120是病毒表面抗原,病毒核心为锥形,内含病毒基因组,HIV-l长度93KB,基因高度变异,根据膜蛋白基因变化分为11个亚型: A、B、C、D、E、F、G、H、I、J和O。 HIV-2长度97KB,与HIV-l基因有60%同源性,其致病性不同。HIV一1是感染的主要毒株,一旦感染终身带毒,病死率几乎100%、HIV-2潜伏期长,致病性较弱。

  艾滋病的病原治疗

  艾滋病的病原治疗一一抗HIV联合疗法(HIVCombination Therapy)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近年来艾滋病研究中突出的进展。目前应用的药物主要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病毒载量(vlral load)CD4细胞计数是进行病情判断,选择治疗时机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病毒载量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基因扩增、分子杂交法,单位为copy/ml。CD4计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前世界上已注册的抗艾滋病药物共有19种。选用其中的数种药物组合医院在一起实施治疗,即抗HIV联合治疗,可完全抑制病毒繁殖,使HIV感染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抗HIV联合治疗已有常规可循,用药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但也不能将其神秘化,正如结核病、白血病联合治疗一样,越来越多的医生会通过医疗实践掌握。随着药物国产化及价格降低,抗HIV联合治疗将医院在我国普遍实施。

  目前艾滋病患者中,接受治疗的人数已达90%,病死率从1991-1995年的25%一35%下降为8.8%。90年代初期艾滋病是引起成人死亡的首要原因。96年普遍推行抗HIV联合治疗后,已降低到第5位以下,疾病的临床相发生明显变化:病情减轻、合并症发生率降低、住院人数减少、相应的治疗费用也降低,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英国CDC统计,抗HIV联合治疗前英国艾滋病发病率持续上升,1993-1995年达高峰,每年平均新增1800名艾滋病患者。1996年抗HIV联合治疗后,发病人数持续下降,到1998年新增524人。死亡人数也从1993一1995年的平均每年1500人。下降为每年364人、年平均死亡人数下降了4倍。

  免疫学

  对人体感染HIV的复杂的免疫机制仍有很多疑问,医院在1983年确定HIV为AIDS的病原当年,人们就开始进行疫苗研究。迄今已有20年了。利用20年研制一种疫苗不算太长,但遗憾的是2003年WHO进行的多国大规模(5000人)抗体疫苗结果却完全令人失望,这说明我们对确切的机体免疫保护机制仍不了解,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往的研究。

  人们暴露于HIV的结果并不相同,即使医院在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临床过程。医院在进行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中有2组人群受到高度关注,HIV高度暴露不感染者(HEPS)和长期感染不进展者(LTNP)。有些人虽然长期处于高危状态,HIV高度暴露,却始终没有感染迹象,他们似乎对HIV感染有天然的抵抗力或清除能力。另外人体感染HIV后大多经过7-10年潜伏期进人艾滋病期发病死亡,病死率几乎100%。但有少数人长期携带病毒不发病,目前已有未经任何治疗健康存活20年的报告,虽然目前对这些人天然抵抗及抑制HIV感染的机制仍不明确,但已有资料表明,HIV特异性免疫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希望通过对这2组人群独特的免疫保护机制的深人研究,为艾滋病的疫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对通过综合治疗清除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促进机体的免疫重建,为终治愈艾滋病提供有益的线索。

  牛津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医院在非洲肯尼亚对当地妓女中的HIV高度暴露不感染者及长期感染不进展者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对相关的T细胞辅助受体CCR5,组织相融抗原HLA特性,粘膜局部Ig性T淋巴细胞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并与普通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进行比较,发现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CTL)医院在这2组特殊人群的免疫保护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医院在这一发现启示下研制的DNA疫苗以期利用医院在植入性DNA指导下,不断复制的特异性抗原肽,心发机体CTL反应。